重大失误:“水变油技术”被日本首先开发。
日本学者已破译中国王洪成发明 ?水中氧核冷裂变(水变油)技术
日本人将水变油改称“水性改质燃料(及乳胶燃料)”已由日本Climax-Japan公司设立48个生产点大力推广
-------------------------------------------------------------------
高歌教授:您好!
首先感谢您介绍了并再次确认了日本已将水变油投产的重要消息,我是您校周贤宾教授的朋友,他昨天曾通过您们课题组杨茂林教授向您求证上述消息的真实性。
作为参加过水变油见证试验的我,对于这个事实是感到遗憾与无奈中的释放。起源于中国的原始创新在国外得到应用,何祚庥院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他在今年2月3日《中国科学报》上发表了“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核心”的院士之声,在文章的结尾他是这样说的:“国家提出创新好多年了,然而在全社会仍缺乏创新的土壤,主要原因是目前还在‘谈创新 ’阶段’,因此有必要尽快从‘谈创新’走向‘干创新’”。难道‘缺乏创新的土壤’与他无关吗?
为了说明水变油的真实性和我们参加实验的真相,我克服重重压力和障碍终于将其以论文形式发表了,现附去,文章的头尾已译成中文一并附去。因为我是材料加工出身,对燃料是外行,不免有错误之处,请指证。
王仲仁2013-02-08
忍畊:您好!
您与新民教授希望落实日本水变油消息的准确性,这是认真负责的作法,毕竟现在网上不实的消息太多了。由于该消息中曾经提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歌教授(发动机燃烧专家),我通过北航的朋友电话确认,结果是肯定的,昨天已函告您。后来我直接去函高歌教授致谢,并附去我已发表的论文,他很快回信,说明了有关机理与日本以外的国家投产情况,附去供参考。
一个将水变油打成‘伪科学’的时代即将结束,已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还需要一个过程,容许有不同的意见。重要的是需要舆论先行(国外搞成了,国内不能不引以为训!)。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国人会很快用于生产。可能除了王洪成还会有新人作成,‘条条大路通罗马’,也会有相应的新理论出现。我期待看到百家争鸣的这一天,虽然我仅是一个热心的观众,就像18年前那样,因为毕竟我的专业与燃料相距甚远。
祝春节好!
王仲仁2013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