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外科技动态 >>国内 >> 第六次科技革命进入倒计时
详细内容

第六次科技革命进入倒计时

2012年05月16日 08:02:35
来源: 人民日报

  中科院专家预测——

第六次科技革命进入倒计时

自然人将获得三种新的“生存形式”,即网络人、仿生人、再生人

核心提示  

  第六次科技革命目前已经进入倒计时,“核心专利争夺战”已悄然展开;一个人将有四条“命”:自然人、网络人、仿生人、再生人……中科院“第六次科技革命预测研究”课题得出的这些结论,是科幻小说式的“纯属想象”,还是有科学根据的明天的现实?

  带着种种疑问,记者专访了该课题负责人——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

  【人物小传】

  何传启,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参与原国家科委《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的汇报提纲》等,主持完成2001年至2012年的《中国现代化报告》年度报告。

  世界科技发展具有一定规律性,21世纪发生第六次科技革命是可预期的

  记者: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预测有什么根据?

  何传启: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是指引发科技范式、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的重大科技变迁。

  单项的科学发现或技术突破很难准确预测,但科技发展的整体趋势却有迹可循。19世纪以来,科学猜想和科技预测成为一种常用方法,许多科幻小说描述的“未来科技”已成为今天的现实。

  16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大致发生了五次革命:近代物理学的诞生、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电力和运输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

  这五次科技革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先有渐进的科技积累,后有革命性的科技突破;科技进步既有内在动力,如科学家的好奇心和科技进步的惯性,也有外部动力,如社会需求和市场竞争等;20世纪快于19世纪,18世纪快于17世纪,呈加速度前进。

  去年4月,研究中心受中国科学院委托,开展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预测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在21世纪将发生第六次科技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学革命

  记者: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会是什么?

  何传启: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一次新物理学革命;第二种,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第三种,同时包括新物理学革命和新生物学革命。

  我们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更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学革命。它将在五个主体学科发生重大突破:整合和创生生物学、思维和神经生物学、生命和再生工程、信息和仿生工程、纳米和仿生工程等。关键技术有五项:信息转换器技术、人格信息包技术、仿生技术、创生技术和再生技术等。

  记者:这次科技革命似乎是一场人类自身的革命?

  何传启:的确,前五次科技革命主要是关于物理世界和信息技术的革命,第六次科技革命“革”到人类自身了。

  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仿生工程和机器人学的结合,信息转换器、人格信息包、两性智能人、人体再生和互联网的结合,可能将使人类获得三种新的“生存形式”,即网络人、仿生人和再生人。加上自然人,人就有四条“命”。

  记者:人有四条“命”,是否会引发伦理冲突和社会混乱?

  何传启:既然是科技革命,必然会带来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人有四条“命”乍听起来难以接受,但是人类的生活观念、伦理观念一直都是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变化的。

  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往往具有“双刃剑”的性质。历史经验表明,某项重大发明短期内可能引起争论和担忧,甚至引发混乱或局部灾难,但最后还是会沿着有利于文明进步的方向前进。

  第六次科技革命影响将超过前五次

  记者: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不但是生命科技、信息科技、纳米科技等三大科技的交叉融合,更将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大革命的交叉融合。这是一次“完整意义”的复合型科技革命,明显区别于前五次科技革命。

  前五次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世界格局和许多国家的命运。作为科学、技术和产业三大革命的完整融合,第六次科技革命蕴涵着更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其影响将超过前五次科技革命。例如,掌握第六次科技革命核心技术的国家,在国际信息市场、人才市场和国际军事冲突中,将具有难以动摇的战略优势。

  同时,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提供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满足精神生活需要、提高发展可持续性、适应宇航时代需要的最新科技。

  “核心专利争夺战”已悄然展开

  记者:第六次科技革命到底会在何时到来呢?

  何传启:研究表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预期时间是2020—2050年前后,距今只有大约10年时间。原因有三:第五次科技革命持续约70年,即将在2020年结束;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有约60年的积累,到2020年将达到爆发期;根据经济长波理论,2020年可能是经济长波周期的一个拐点。

  记者:如此说来,现在已经不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夜”了?

  何传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科技界一直有“新科技革命前夜”的说法。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前夜”,而是“黎明”或“倒计时”。

  记者:能否解释一下这一结论的根据?

  何传启:刚才我们谈到,引发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科技突破涉及五项关键技术。过去10年里,国际媒体报道了大量的科技突破,有些突破与第六次科技革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以视作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兆。

  国外的许多机构也对未来科技发展进行了一些预测研究。比如,2010年英国皇家学会推出最新报告《科学是解决世界性深层次问题的根本》,提出未来的12项前沿科学研究领域重点;美国工程院于2008年提出了21世纪人类面临的14大科技难题;2010年7月1日,《科学》杂志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2010年,《科学美国人》杂志提出了有可能改变世界的20项技术。

  目前全球数百个顶尖实验室在进行与第六次科技革命关键技术的研究,公开的报道已让人眼花缭乱,没有公开和正在进行的,就更加深不可测。据此可以判断:第六次科技革命已经进入不宣而战的“核心专利争夺战”阶段,之后进行的将是爆发式的大规模市场应用。

  建立有效的科技体制和高效的响应机制,力争有所作为

  记者:看来第六次科技革命正悄然来临,中国应如何应对?

  何传启:前四次科技革命中,中国错失机遇;第五次科技革命中,中国反应很迅速,采取以跟踪模仿为主的战略,但没有获得理想成绩,我们在信息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核心专利少而又少,有世界影响的信息产品、信息品牌屈指可数。中国现行科技体制,在应对第五次科技革命时绩效并不理想,同样很难保证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因此,我们建议,及早改革现行的科技体制,解决科技体制的“计划性”和行政化问题;解决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的医疗和养老保险问题,为他们自由流动解除后顾之忧;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另外,还应建立快速有效的响应机制。

  我认为,只有在短暂的过渡期内科学布局、有效应对,才可能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新一轮的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进而获得主导权。(赵永新 王健)


物理痛点与创新亮点
双作用力定律起源
双作用力物理理念

线性理研究

国际重点动态一
国际重点动态二
国内重点动态一
国内重点动态二


双作用力驱动技术简介
双作用力产品技术

创建结构物理专栏

什么是双力驱动
手机网站

手机网站

基础研究学科
创建结构物理文明
不亡国耻
中国基础研究现状
十大核心基本公理
专利求证的非线性物理量
专利含金量论集

专利产品的物理原理
基础物理两个统一的研究
宏观与微观物理统一的研究
两个统一后的必然
无工质发动机本质
无工质发动机的灵魂
无工质发动机的相变
无工质发动机关键词之一
无工质发动机关键词之二
无工质发动机关键词之三
人类生存瓶被中国人破解
结构物理八大首创
发明产品系列简介
产品图示说明
关于我们
什么是未来动力
在线客服
- 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