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外科技动态 >>国内 >> 院士谈探索之精华摘录
详细内容

院士谈探索之精华摘录

                                   “科学研究需要自由探索,但好多问题在突破以前,根本不可能有共识。而没有形成共识,就很难得到支持,这样自由探索也就没办法开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院士以一个老科研工作者的切身体会,道出了自由探索面临的困境。”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岳良院士对此也非常认同。他说,很多创新往往是在"非共识"情况之下取得突破的,例如夸克模型在当初提出时就没有被认同。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王越院士分析了"非共识"存在的原因。他解释说,
前沿科学需要探索的东西,只能是少数人掌握。如果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那就是普及的东西了,也就不需要探索了。”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曾国屏教授认为,科学总是以猜想和假设为前提的,假设本身有很多是不确定的,所以要敢于推荐。曾国屏举例说,普兰克在接到爱因斯坦的关于相对论的稿件时,他的推荐意见是"我看不懂这个文章,但是我觉得有点新东西"。敢于说出"我看不懂"这样的话,这样的大家风范真是太难得了。”



以下为原始贴:

鼓励自由探索 努力攀登前沿科学高峰转帖

鼓励自由探索 努力攀登前沿科学高峰转帖鼓励自由探索 努力攀登前沿科学高峰 《前沿科学》创刊两周年座谈会侧记 2009-2-25   以"鼓励自由探索,努力攀登前沿科学高峰"为主题的《前沿科学》创刊两周年座谈会,今天在北京召开。多位院士和专家在发言中说,《前沿科学》创刊两年来,坚持"推动自主创新、活跃学术气氛、鼓励大胆探索"的办刊宗旨,非常有价值;"一票推荐制"的稿件评审机制,非常有特点;支持不出名的小人物自由探索,符合《前沿科学》的宗旨;对这个前沿性的学术刊物,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围绕支持小人物和"非共识"创新、办好高水平基础研究学术刊物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非共识"研究需要非常规支持  "科学研究需要自由探索,但好多问题在突破以前,根本不可能有共识。而没有形成共识,就很难得到支持,这样自由探索也就没办法开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院士以一个老科研工作者的切身体会,道出了自由探索面临的困境。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岳良院士对此也非常认同。他说,很多创新往往是在"非共识"情况之下取得突破的,例如夸克模型在当初提出时就没有被认同。  "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王越院士分析了"非共识"存在的原因。他解释说,前沿科学需要探索的东西,只能是少数人掌握。如果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那就是普及的东西了,也就不需要探索了。一个难题没有解决,肯定存在特殊的难点。  "自由探索的重大创新需要非常规的机制。"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对支持自由探索提出了解决之道。他说,现在强调规范化管理,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度强调审计规定、财务规定等等,就有可能抑制创新。实际上,很多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当初的研究课题如果按照现在常规的申办程序,可能申请不下来。他认为科研管理应有不同的模式,"就如同在农业发展上有‘大包干'和‘家庭承包'模式,也有坚持‘大集体'方式的华西村和南街村模式一样"。  对于当前科学研究自由探索的方向,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原所长朱重远认为,应重点关注交叉学科,关注新现象的新反映。  原中航二集团总经理张彦仲院士对《前沿科学》开设"建议与商榷"栏目非常赞同。他认为这是搭建了一个自由研讨的舞台,这正是当前学术界所缺乏的。他说,中国的发展存在两个谜:一个是"李约瑟之谜"---中国的科学技术史是诞生在英国剑桥大学而不是诞生在中国。中国在明代以前,对世界科学的发展贡献最大,可是中国却没有成为一个科技发达的国家?这是一个谜。再一个就是"亚当?斯密之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中国人是最勤劳的",可是中国却没有富裕起来?这其中蕴含着许多道理,需要讨论。  自由探索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王越院士认为,"自由探索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他说,科学精神一是要大胆、科学地怀疑,现在很多未知的知识经过探索是能够认识的;二是要平等讨论,不要以大教授身份压制人。人文精神就是要有为社会民生和某一个发展问题百折不挠、努力拼搏的无私奉献精神。因为前沿探索要想从一开始就有商业利益,或者得到别人支持,是不可能的。他说,前沿科学应该纳入人类文明进步中间的文化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没有科学规律的新的发现,人类的各方面进步都要大受影响。  匡廷云院士强调:"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前沿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她说,我在国内主持过两次诺贝尔奖论坛,对我来说,我不在意去介绍获奖者获得的奖项究竟是什么,我更希望介绍他的探索精神、奋斗精神和刻苦精神,这种精神对年轻人启发更大。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范良藻说,创新国家是中央提出来的,创新国家这个论断要成立的话,必须要有崭新的创新哲学做支撑。没有崭新的创新哲学,创新国家就是一句空话。那么科学研究的创新哲学是什么?他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真理是真善美,真在第一位,没有真就没有善和美。所以敢讲真话是科学创新哲学的金钥匙。  "一票推荐制"也是一种自由探索  吴岳良院士提出,对自由探索的内涵需要有新的理解。对自由探索的理解应更广泛一些。他说,我们以前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一个人凭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进行探索。其实,自由探索可能体现的是一种学术氛围、学术方法、学术精神。不论是根据好奇心驱动的科学研究,还是以科学任务、科学项目以及以国家和社会需求来牵引的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都需要提倡自由探索创新。不是一个人研究自由创新,整个团队都需要自由探索这样一种精神。在群体中营造自由争论、不惧怕失败的宽松和谐的氛围,同时也使每个人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展自由研究,踊跃自由思考,不畏惧困难,不迷信权威。  朱重远认为,自由探索非常重要,在不同范围内应有不同的模式。对于《前沿科学》杂志来说,"一票推荐制"就是一种很可贵的自由探索。这样既保证了稿件的质量,也给非共识创新以充分的空间。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曾国屏教授认为,科学总是以猜想和假设为前提的,假设本身有很多是不确定的,所以要敢于推荐。曾国屏举例说,普兰克在接到爱因斯坦的关于相对论的稿件时,他的推荐意见是"我看不懂这个文章,但是我觉得有点新东西"。敢于说出"我看不懂"这样的话,这样的大家风范真是太难得了。从科学技术史来看,有些错误理论也是可以推动科学前进的。科学史还告诉我们,有很多重要成果都不是在顶尖刊物上发表,而是在所谓二流刊物甚至是一些边缘杂志上发表的。  参加今天座谈会的还有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叶玉江,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群院士。这次座谈会由科技日报社、科学时报社和前沿科学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主持座谈会。(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 胡菊芹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2009.02.25)


关于我们

业内涵

企业理念
联系我们


物理痛点与创新亮点
双作用力定律起源
双作用力物理理念

线性理研究

国际重点动态一
国际重点动态二
国内重点动态一
国内重点动态二


双作用力驱动技术简介
双作用力产品技术

创建结构物理文明专栏

什么是“力”
什么是双力驱动
手机网站

手机网站

基础研究学科
网站备案
冀公网安备13098202000357号
津ICP备2021003978
企业论坛
企业地图
创建结构物理文明
不亡国耻
中国基础研究现状
十大核心基本公理
专利求证的非线性物理量
在线客服
- 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