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重力控制技术真的能梦想成真吗?(下)作者: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研究员 刘世良
现将反重力飞碟启动后,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整个过程简扼描述如下:首先是中心发动机室中的引擎带动边缘带电的内盘(见图2中所示,带电内盘为径向导电的齿状内盘)开始旋转,旋转着的带电内盘在盘的周边产生了一圈圆形电流,圆形电流产生一个垂直穿过内盘平面的磁场。运动着的内盘周向切割圆形电流生成的磁场的磁力线,在内盘上产生一个径向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和电感外圈的共同作用,使得内盘周围边缘带上了更多的电荷,更多的电荷在圆盘的转动作用下产生更大的圆形电流,这个圆形电流又产生新的磁场…。如此循环往复,使得转动的带电圆盘上产生电磁爆发自激励机制。当圆盘旋转速度超过某一极限速度时,边缘总带电量将是一个不稳定函数,此时圆盘边缘的电荷积聚过程将变得不可控制,圆盘边缘的带电量迅速趋向无限大。实际上,它是一个大量静电荷,随内盘转速的提高,在内盘边缘自我激励加速积聚的过程,这个过程产生并激发了电磁爆发机制。并通过电磁爆发机制产生了强大的电场和磁场,进而产生电磁力推举整个飞碟升空。
一是保密原因,从战略意义上讲,军方时刻都在考虑美国的战略安全。如果能够研发出深空星际旅行的工具,找到一条通往宇宙深空的便捷通道,对于实现美国军方的政治野心的帮助之大,也是不言自明的。如果真的发生世界大战了,掌握了这一技术的美国甚至可以选择核武毁灭地球,然后星际移民。如果能掌握这样好的技术,当然不能公开。 二是相关技术可能还不成熟,目前还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难点和技术瓶颈问题。那么到底存在哪些技术难点和瓶颈呢?经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主要技术难题:A、是要使内部转盘产生异常高的自转角速度;B、是电感外圈与内部转盘的电绝缘问题;C、是高强度电场和磁场对电子控制设备的屏蔽问题;D、是高强度电场和磁场环境下的生命保障系统;E、是高强磁场区域内的对外通讯和联系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电感外圈与内部转盘的电绝缘问题,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瓶颈问题,提高电感外圈与旋转内盘之间的抗电击穿介质圈层的耐压特性很重要。这一技术问题不解决好,反重力飞碟就很难研制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