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外科技动态 >>国内 >> 无需推进剂的推进器
详细内容

无需推进剂的推进器

无需推进剂的推进器


国际空间站的科学家们最近可没闲着,他们在空间站内部测试着一种不需要推进剂的推进器。这玩意叫做共振感应近场产生系统,英文缩写是RINGS,马里兰大学出品。粗略来说就是利用磁场来推进卫星,一来可以延长卫星的寿命,二来也让卫星的编队飞行变得更加实际。

通常来说,一个大型的任务需要一个大型的卫星,然而编队飞行则可以让小卫星胜任大工作。让一群卫星按照既定模式来飞行,就可以把它们变成一个感应阵列,这样一来就可以覆盖更广阔的地域。这项技术潜力巨大,然而局限在于它需要更多的推进剂来维持轨道,因此卫星的寿命变得更短了。如果用火箭来作为推进器的话,也有可能影响到其他的卫星,或者对传感器造成干扰。

电磁编队飞行技术(EMFF)则不需要担心推进剂的问题。运用磁铁和反应轮,这些卫星能够在不使用推进剂的情况下改变轨道高度,甚至旋转。卫星之间可以改变磁极来靠近或者排斥对方,转向,或者改变相对位置。这些改变都不会影响到编队的重力中心。这项技术成熟后可以应用在干涉仪、天文望远镜上,每个卫星都能产生人造重力,或者产生磁场来抵御太阳风暴,也可以利用旋转能力把太空垃圾甩向更安全的轨道。然而也需要解决超导线圈、高速反应轮和降温的技术问题。RINGS系统已经通过了2D实验,在飞机的抛物线飞行中也得到了试验,这次在国际空间站上可以做更长期的试验。进行这项试验的同时还将测验空间中无线充电技术,为EMFF做足准备。

  NASA测试无需推进剂的火箭

腾讯科学讯(罗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从来不缺乏创新性的发明创造,当人类进入深空后就面临动力系统的问题,传统的化学能火箭在深空飞行中无法持续数十、数百年,因此我们就要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动力系统。

来自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使用基于微波推进技术的发动机不需要推进剂就可以产生推力,本项工程的最新成果已经在7月31日公布,如果该技术实用化后将大大降低航天器的燃料携带量,未来的航天器将更加便宜和快捷,能抵达太阳系内任何一处需要探索的行星、卫星,人类的足迹将遍及太阳系。

美国宇航局在克利夫兰举行了第50次联合推进会议,会上NASA的团队进行了论文交流,提出了一种量子真空虚拟等离子体推进器的动力装置,其产生的推力不属于任何一种经典电磁现象,其独特的推进模式被命名为射频谐振腔推进器。该动力系统是独一无二的电推方案,与传统的电推发动机不同,应用了量子真空的原理,是未来航天器动力的革命。

美国宇航局目前测试的航天器动力方案可追溯到英国研究人员罗杰·索耶(Roger Shawyer)所提出的无工质推进装置,其被命名为EmDrive,该引擎的原理比较简单,可在一个封闭空间内产生一定的推力,推动宇宙飞船前进,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为2000年,12年后美国宇航局的研究表明类似的航天器动力是可行的,利用该原理有望打造出未来航天器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罗杰·索耶的无工质推进装置在2000年时无人问津,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该动力违背了物理定律,许多人都嘲笑这个设计,但现在这个设计被证明是可行的,唯一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的是来自中国的科学家。根据2009年的报道,研究团队使用了超导体作为共振腔的材料,并获得了可观的输出功率,2013年,新概念电推进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果,在实验模型的测试中产生了30至50微牛的推力,当然这个推力比现有的航天器动力要小得多,比如低功率的离子推进器要小千分之一左右,距离实用化还比较远

微波发动机 无需推进剂 

  据新华社电 美国数字趋势网站82日刊发题为《不可思议的发动机将永久改变太空旅行》的报道称,英国高级工程师罗杰·肖耶可能很快就会引起很多关注。当他刚刚制造出现在称为EmDrive的发动机时,还没人把它当回事。但在2012年,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一群中国科学家也建造了这种发动机,而且成功了。

  肖耶的EmDrive结构简单,而且很轻。它的推力是由在密闭容器里回弹的微波产生的。这个发动机能用太阳能来提供电力从而产生微波。此外,它还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推进剂,因此它可以一直工作到硬件停止工作为止。

  而据报道,中国科学家制造出了一个能产生720毫牛顿力的此类发动机,这足以成为一个卫星推进器。

  “试验结果显示,作为一个独特的电子推进设备,射频共振腔推进器产生力的方式不符合任何传统的电磁现象,因此可能显示出了与量子真空虚拟等离子体的一种相互作用。研究报告说。

  报道称,美国航天局对这一发现有何计划目前还不得而知。


    接下来在美国,2013年8月,科学家吉多·费塔和美国航天局的一个小组制造出了一个动力稍小、但源于类似理念的发动机。

  据报道,研究人员于今年7月30日在俄亥俄州举行的第50届联合推进技术大会上报告了他们的成果。


关于我们

理论内涵

联系我们


物理痛点与创新亮点
双作用力定律起源
双作用力物理理念

线性理研究

国际重点动态一
国际重点动态二
国内重点动态一
国内重点动态二


双作用力驱动技术简介
双作用力产品技术

创建结构物理文明专栏

什么是双力驱动
手机网站

手机网站

基础研究学科
网站备案
冀公网安备13098202000357号
津ICP备2021003978
创建结构物理文明
不亡国耻
中国基础研究现状
十大核心基本公理
专利求证的非线性物理量
专利含金量结论集
专利含金量结论二
专利含金量结论三

专利揭示的无工质能源
专利产品的物理原理
基础物理两个统一的研究
宏观与微观物理统一的研究
两个统一后的必然
无工质发动机本质
无工质发动机的灵魂
无工质发动机的相变
无工质发动机关键词之一
无工质发动机关键词之二
无工质发动机关键词之三
人类生存瓶被中国人破解
在线客服
- 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